园林景观设计
您当前的位置 :天津假山制作 > 景观园林 > 花卉防护 >
时间:2013-01-26 点击:

桃梅缩叶病防治,桃、梅缩叶病 缩叶病是桃、梅核果类果树常见的一类真菌性病害。在广东以梅缩叶病较桃缩叶病为常见。在湖南、江浙等地,则以桃缩叶病为主要。 【症状特点】缩叶病主要危害桃、梅春梢嫩叶。嫩叶受害,部分或全叶呈皱缩扭曲,叶片增厚质脆,病部

桃梅缩叶病防治,桃、梅缩叶病 
缩叶病是桃、梅核果类果树常见的一类真菌性病害。在广东以梅缩叶病较桃缩叶病为常见。在湖南、江浙等地,则以桃缩叶病为主要。 

【症状特点】缩叶病主要危害桃、梅春梢嫩叶。嫩叶受害,部分或全叶呈皱缩扭曲,叶片增厚质脆,病部初呈灰绿色,后变红色,随后病斑表面现一薄层灰白色粉状物,此即为本病病征(病原真菌的外子囊层),病叶终变黑枯死、脱落。新梢受害,枝梢肥胖弯曲,节间缩短,叶片呈簇生状,严重时病梢枯死。幼果发病,果实畸形。 

【病原及发病特点】桃、梅两种核果类果树缩叶病皆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属[Taphrina spp.]侵染所引起,但两者症状相似,病原菌则稍有不同,为同菌属不同的种。桃缩叶菌称为畸形外囊菌[T.deformans(Berk.)Tul.];梅缩叶菌称为梅外囊菌[T.mume Nishida]。它们形态上基本相同,而致病力不一样。两菌均以子囊孢子在桃、梅的芽鳞片上或鳞片缝隙内越冬,翌年春天,当桃、梅萌芽时,越冬子囊孢子即萌发长出芽管侵染嫩芽幼叶引起发病。初侵染发病后的子囊孢子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,病害在5、6月份气温上升以后,便逐渐停止发展,病菌则以休眠状态在桃、梅的芽鳞缝隙间或枝干上越夏、越冬。由于病菌的侵染适温在13~17℃,7~10℃亦可侵染,故早春低温多雨的天气最有利病菌的萌发侵染,往往发病较重。果园管理粗放,排水不良,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,植株生长衰弱或柔嫩,均有利发病。早熟品种较中迟熟品种发病重。 

【防治方法】鉴于缩叶病只限于早春桃、梅萌芽期为害新梢嫩叶,春末初夏天气转暖、气温回升至20℃以上则病害渐趋缓和乃至停息,再次侵染不再发生,故本病防治应抓住有利时机喷药控病。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:(1)及早喷药预防。早春桃、梅芽萌动膨大期到露红期,及时喷施1%等量式(1∶1∶100)波尔多液,或30%绿得宝胶悬剂500倍液,或30%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,或45%晶体石硫合剂30~50倍液,或77%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,或56%靠山分散粒剂700倍液,或50%三唑酮硫璜悬浮剂1000倍液,2~3次,隔10天1次。注意喷匀喷足。(2)摘除病梢。初见病叶尚未形成灰白色粉状物前就立即摘除烧毁,以减少菌源。(3)加强肥水管理,对重病园或重病株应加强肥水管理,促树势早恢复。

 

该文章关键字